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暂停部分本国公司向中国商飞出售产品和技术许可证KB资产,意图扼杀国产大飞机C919。美国多年高举“自由市场”旗帜占据话语高地,却屡次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挥出管制重锤。继芯片、EUV光刻机之后,如今又加码打压航空制造业,制裁清单不断拉长。凡是中国有可能实现技术突破、重构产业链主导权的领域,美国就出手卡脖子。这种行为早已脱离商业竞争范畴,暴露了霸权衰微的疯狂与焦虑。
然而,美国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新中国自成立以来KB资产,始终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国之本。从“两弹一星”冲破技术封锁,到国产航母破浪前行,再到高铁、核电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靠的是不惧封锁、攻坚克难的奋斗。可以说,今天中国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是谁想砸就砸得了的。
美国的技术霸凌反而像一声“发令枪”,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加快走出依赖、走向自立的决心。断供、制裁、禁运等手段虽然短期内对部分企业形成冲击,但长远来看,相关领域的国产替代化进程被显著加快,创新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打压-反制-突破”的路径。DeepSeek、国产芯片等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都说明,美国高估了自身生杀予夺的能力,低估了中国的制度动员力与战略执行力。
在一轮轮封锁无效后,美国对华打压显露出“招数枯竭”的迹象。特朗普政府主导的政治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打压工具反复祭出却屡屡失效。比如,对供应链的胁迫未能瓦解中国制造的根基;来势汹汹的关税大棒没有让中国屈服半分。美国能够拿来遏制中国发展的“牌”越来越少,效果也越来越差,国家信誉随之损耗,愈发暴露出色厉内荏的底色。
C919设计制造几乎覆盖所有工业门类,代表中国制造的新高度。其立项之初就面对着超高的技术难度,许多核心技术被欧美厂商牢牢把控。因此,在研发C919的同时,中国同步展开了多个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坚,包括国产发动机CJ1000A的研发、航电系统的自主设计,以及供应链本土化的战略布局。此次美国切断零部件出口,也许会带来一定冲击,但中国并非毫无准备,这种压力只会让中国技术自立的步伐更加稳健、清醒和坚定。
几乎在美国“断供”中国大飞机的同一时间,C919商业运营迎来两周年纪念。截至2025年5月28日,共18架C919飞机投入商业运营,执飞20余条商业航线,安全飞行超3.6万小时KB资产,累计运输旅客超过205万人次,还有上百架订单等待交付。求索半世纪、奋斗十余载,正乘风起飞的“大飞机梦”不会因压力而“折翼”,中国的科技发展也不会因围堵而止步。
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